



项目背景:电影美学赋能商业空间革新
香港Basehall美食广场由设计工作室Linehouse打造,坐落于香港地标建筑——52层高的会德丰大厦内。这座以圆形窗阵列闻名的摩天大楼自1972年落成后,曾多次出现在70年代电影中,其独特的银幕形象成为Linehouse的设计灵感来源。设计师团队通过餐饮空间设计将建筑历史与当代消费需求结合,为传统美食广场注入艺术化表达。
设计理念:用“时空折叠”营造沉浸式体验
Linehouse提出“复古未来主义”概念,通过三大手法重构空间叙事:
- 材料对话历史:地面层采用弧形橡木条墙面搭配白色瓷砖凹槽,呼应会德丰大厦的圆形窗元素,同时为7家香港手工美食摊位打造“影院布景般”的展示舞台;
- 光影塑造氛围:定制金属穹顶天花板结合背光玻璃,模拟自然光线的昼夜变化,模糊室内外界限;
- 色彩唤醒记忆:粉紫色拱形门框、酒红色黄铜边桌与青绿色皮革卡座形成高饱和度色块碰撞,延续港式霓虹美学。
空间设计:双层场景满足多元需求
一层“市集庭院”:
- 开放式布局容纳移动收银车与可旋转DJ台,灵活适配午餐快闪与夜间音乐活动;
- 半圆形遮阳棚嵌入球形灯具,与天花板悬挂的同系列吊灯形成视觉韵律。
二层“深夜酒廊”:
- 树莓粉波浪形吧台搭配再生大理石台面,呼应“可持续设计”趋势;
- 黑色高脚凳配以黄铜扶手,与后方墨绿色波纹隔断墙构建私密社交场景;
- 橙色观景座椅沿阳台栏杆设置,俯瞰一楼动态人流,形成“垂直社交场”。
品牌形象:细节处传递文化符号
卫生间区域延续空间主题,蓝色水磨石地面与粉色再生金属饰面板形成戏剧化对比,1750根金属杆拼贴出的立体墙面暗藏品牌DNA。这种将餐饮品牌策划融入空间肌理的策略,使Basehall成为兼具功能性与话题性的城市地标。
行业趋势:餐饮空间设计的三大进化方向
- 场景复合化:Linehouse通过可移动设施实现“日餐夜酒”模式切换,提升坪效;
- 文化IP化:从建筑历史中提炼设计语言,降低品牌传播成本;
- 体验游戏化:色彩心理学与动线设计结合,延长消费者驻留时间(数据显示,高饱和度用色可使顾客停留时长增加23%)。
作者介绍:Linehouse的跨界设计哲学
由Alex Mok与Briar Hickling创立的Linehouse,擅长通过餐饮品牌设计重塑空间价值。其代表作包括2018年开业的“John Anthony”点心餐厅,以英式茶厅骨架融入中式材质,获评“全球最具创意餐饮空间”。此次Basehall项目再次证明:餐饮空间设计装修不仅是美学表达,更是商业逻辑的具象化呈现。
文章小结:未来餐饮空间的“三重价值”
在体验经济时代,成功的餐饮空间设计需同时满足:
- 功能价值:通过模块化设计适应不同时段需求;
- 情感价值:用色彩、材质唤醒集体记忆;
- 传播价值:打造值得打卡的视觉符号。
从香港Basehall到上海新天地,餐饮空间正从“用餐场所”进化为“城市文化容器”,而设计的核心始终是——如何让空间自己讲故事。